白帝(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

skyadmin 31 2023-03-25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 白帝

《白帝》

作者:杜甫

原文: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释:

1、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2、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3、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

4、归马:从事耕种的马。出自《尚书武成》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

5、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6、恸哭:失声痛哭。

7、秋原:秋天原野。

翻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

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象打翻了的水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象雷霆在轰击,

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

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

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

听罢,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赏析: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早发白帝城的意思

早发白帝城的意思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2、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4、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6、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7、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诗意: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2、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4、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6、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7、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诗意: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杜甫 登高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译文: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

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

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

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

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

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

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

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

我且戒酒停杯。

赏析: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杜甫绝句 。

白帝在历史是指

白帝就是公孙述。历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时所建。

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这个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时曾为当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摄五县,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因为有能力,所以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诛后,天下一时群雄蜂起,其中一个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聚兵数万,在当时颇有影响。因为汉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孙述心里自然也转起念头,所以想和宗成搞个联合,便积极遣使与之沟通。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后,毕竟绿林习气重,掳掠烧杀,令公孙述彻底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反倒联合当地豪杰,聚集精兵数千,击杀宗成,收其残部。

自此,他便倚着蜀地的山川地势之险,本着“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的思想,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

白帝是谁

白帝”五方上帝之一“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嚣,是中国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大部分区域。

  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天帝)。

金姓,得姓始祖是少昊金天氏。见概述图 。

王莽篡位时,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1. 古代中国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史记·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晋书·天文志上》:“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谓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言讫不见。清 曹寅《巫峡石歌》:“或疑白帝前,黄帝后,漓堆倒决玉垒倾;风喣日暴几千载,漩涡聚沫之所成。”

2. “白帝子”的略语。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参见“白帝子”。

白帝城

3. 古城名。故址在今 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迳 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色。”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白帝生睽隔,恨切苍梧死别离。”

4. 东汉公孙述曾改鱼复县为白帝,后因以为述的代称。

清顾炎武《大汉行》:“隗王白帝何为平,扶风马生真丈夫。”

白帝城

白帝是谁?

白帝历史上有两个人,一个是少昊,一个是公孙述,在影视剧《琉璃》中白帝是神仙。

白帝就是少昊,又名玄嚣,他最初将国度建立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大部分区域,而且根据《礼记》记载,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此外西汉时期,公孙述自称为白帝。

不过在影视剧《琉璃》中,白帝是一个非常有威望的神仙,他主要执掌的就是东方的天界,而且他还有一个分身,那就是昊辰,昊辰是女主褚璇玑的大师兄,对褚璇玑非常的不错,而且他也是非常的重视天界的利益的,为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可以不顾一切。

影视剧中白帝的人物设定

在电视剧《琉璃》当中,白帝可以说就是一个反派人物。一方面他是高高在上的天神,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魔鬼,为了维护天界的利益他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但是他却选择了抽取魔煞星的灵魂将她培养成战神去杀自己的族人。白帝最终被自己的行为反噬了,最终被琉璃盏的火焰吞噬。

白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白帝的信息别忘了在云尚网络www.ysfad.net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制作网站推广(制作网站推广平台)
下一篇:免费直链外链网盘(免费外链平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