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数学(优化设计数学四年级下册)
本文目录一览:
- 1、简述优化设计数学规划法的主要数学基础和意义?
- 2、数学高三优化设计难不难
- 3、高中数学使用优化设计好吗
- 4、高中数学优化设计课时规范练长什么样?
- 5、如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
- 6、构成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3大基本要素是什么
简述优化设计数学规划法的主要数学基础和意义?
数学规划包含很多分支,其中的线性规划是最基础的一类。
下面是利用单纯形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列出问题的标准形式
确定初始基可行解,列单纯形表
最优性检验
迭代,直到检验数均非负或非正。

数学高三优化设计难不难
挺难的,高三了都是综合复习了,优化设计都是把各块知识点整合到一块综合运用,难度和深度都加大了很多
高中数学使用优化设计好吗
嗯,优化设计不错,基础而全面,资料来来去去都是差不多的,最好弄个错题本,等到你高考前几个月就知道这个数学错题多有用了,制胜法宝哦;
如果觉得太简单了可以用用黄冈中学的资料或者启东中学的,这2个综合性高点
高中数学优化设计课时规范练长什么样?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反馈教学的信息和效果。因此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数学作业的优化与改革。
一、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作业的重要地位在前文已经提及,想必教师朋友们都了如指掌。然而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布置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所布置的题目大多是统一的,类似的,大量的,试图以题海战术对知识进行轰炸,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学生的精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做题时存在应付、敷衍的心理,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抄袭现象,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统一的题目会让有些学生觉得比登天还难,有的学生觉得是小菜一碟,不值得做。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努力研究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改变这种状况,使数学作业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二、如何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1、作业布置要注重趣味性,开放灵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听课需要兴趣,做作业更是需要兴趣。因此我们的作业布置一定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注重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至于厌倦数学作业。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作业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呢?首先,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所布置的作业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需要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这样荤素搭配,学生会觉得作业更丰富,不会那么单调枯燥。其次,我们要开放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不能将数学仅仅当做是数学,仅仅当做是一门考试的科目,还要使数学联系生活,使数学的范围和功能扩大,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学生学以致用,就会对数学作业产生兴趣。
例如,在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索,画出生活中的三视图,比如:画手电筒、画圆锥沿着轴截面切成两半等等。这样的作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也是乐于去做的,这种作业会比机械的做题、求解要有趣的多,但是也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2、作业布置要注重典型性,以质取胜
高中不比小学和初中,有大量的时间做作业,高中一切时间都是宝贵的,是不容浪费的,因此题海战术不仅是学生畏惧的,也是我们教师感觉到无效、无奈的。因此我们要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注意避免题海战术,注重所布置的作业的典型性,一道题代表一类题,学会一道题就弄懂一类题,以质取胜。这就要求我们精选数学作业题,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试题,当然也可以根据所学的课程自行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每次只留一两道就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而我们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所以,当我在教学中布置作业时,是按我当天所传授的知识点来布置的,略有新旧知识的综合。尽量做到少重复。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上不失去兴趣。
3、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因人而异
前面我们提到,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很多,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所掌握的知识和欠缺的东西都不一样,因此如果我们布置同样的作业给这些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使程度相对较高的学生认为比较容易,不屑于去做,而程度较低的学生认为太难,做不出来,甚至会抄袭其他同学的,这样就无法达到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注重层次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我根据每天上课的内容和特点,将每天的作业分成三部分:基础题,提高题,创新探究题。然后我把班上的同学按数学学习水平低、中、高分为了三个组——A组B组和C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这三个组采取不同的布置方法:A组对应着基础题,基础题是与本节课例题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可包括各种题型,都是课上所讲的最基本的知识,甚至是原题,这部分题比较简单,可以吊起学困生的胃口,又可以使他们增强自信;B组对应着提高题,将某些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通过训练,使班级大部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题量有两三题,目的是举一反三,通过原题来做懂、做会这一类题,这部分题程度要高一些,是针对中等生而言的,可以使他们有所提高;C组对应着创新探究题,主要以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为主,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主要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升华,这部分题目较难,可以更好地激发优秀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在自己做完、做会自己那部分题目的前提下,每个学生都可以选做一两道其他层次的题目,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选作提高题和创新探究题,以激发兴趣,提高自己。
三、结语
数学作业的设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留下课后习题或者习题集上的题目让学生做,而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一门艺术。我们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的作业布置与设计,在“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人文化”等教育理念指导下,布置科学、合理的作业,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
一、 设计好作业的内容
数学较强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课堂性质会相对来说枯燥乏味一些,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作业很轻松,不是负担。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依靠的是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会在一种强迫学习的心态下学习,学生就会感觉学习乏味,没有积极性,完全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为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除了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趣味性,还要强化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比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同桌对口令,全班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学得有趣,自然不会觉得数学无聊。
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作业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设计的作业,也就是适当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手实践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比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后,与家长一同购物,懂得付钱、找钱……;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完五年级新人教版16页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后,让学生自己了解本地出租车行驶多少公里之内的价钱是多少,每多行1千米,再多付多少钱,让学生自己计算一次打车所花的费用。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实践性作业,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习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设计好作业的数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果要求学生把作业做得有质量,不仅要考虑作业的内容,还要考虑作业的数量。数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的要求,留的过多学生觉得压得喘不过气,没有头绪,缺乏信心,最终完成的没有质量,只是应付。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留分层的作业。
比如:在学解方程的内容时,就可以留数量、难度不同的练习,争取做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完成稍简单的题目,x+5.6=9.4 15x =3 x-0.7x=3.6 3x-8=16,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再完成91÷x =1.3 3(x+0.5)=21 4(x-5.6)=1.6等这样的题目。
又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可以设计三个层次作业:
A级:(1)(0.25+2.5)×4 (2) 3.4×64+3.4×36
B级:(1)5.7×99+5.7 (2)6.5×10.1
C 级:(1)2.4×5.6+2.4×5.4-2.4 ( 2)3.7×3.8+0.37×62 ,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挑选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的作业,激励中、下等生积极进取,不断努力,而且让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的要点、体会了知识的联系,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另外留作业时,在课前、课中、课后也要注意数量。课前留的作业题目不宜过多,目的是检验上次课的旧知,了解学习本节新知是否有障碍,因此抓好知识点,做一、两道题目就可以,为新课做好铺垫。课中的训练主要在新课中出现多个知识点时,为对刚刚学的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而进行的练习,此处也不宜过多,因为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接下来还有新的知识予以探究。课后的练习的容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也要依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不易做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所留作业本着夯实基础,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构成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3大基本要素是什么
设计变量、 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数学模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数字的时代。随着人类使用数字,就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对于广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对教师的工作业绩的评定以及诸如访友,采购等日常活动,都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确立一个最佳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是沟通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间联系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
关于优化设计数学和优化设计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云尚网络www.ysfad.net。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